各二级学院、职能处室、教辅及直属单位:
根据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教师中外人文交流能力培养研究院《关于联合发布2024—2025年度人文交流专项研究课题指南并开展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围绕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中外人文交流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服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成长进步,组织教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有价值、可转化的研究成果,为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和理论支撑。
二、课题指南
1.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要求。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正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有效地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与互鉴,是值得持续关注的议题。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作为当前国际传播的热门话题,其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际传播生态体系的深刻变革,影响了众多领域。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构建一个更加高效有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如何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健康、稳定、可持续地为国际传播赋能添智,同样是当前亟待探讨的议题。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文教育数字化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文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传统中文教育模式在资源分配、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本课题旨在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文教育数字化研究,探索创新路径与实践模式,以推动中文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
3.国别汉学(中国学)研究
海外汉学(中国学)是一个跨学科、跨语种、跨文化、跨国别的研究领域。国别汉学研究是海外汉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中国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国别汉学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学术领域,它不仅反映了各国学者对中国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法的差异,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国别汉学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差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申报人员可根据以上三个选题方向,自行设计题目进行课题申报。
三、申请人条件及要求
1.遵纪守法,具有独立开展和组织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2.同一申请人最多主持一项课题(含未结题的)。
3.申请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申请人,应具有两位所申报课题领域的高级职称专家的推荐信,否则课题申请无效。
4.申请人须遵守学术诚信,如实填写申报材料。
四、课题管理
2024年度课题项目立项数量不超过15项,研究周期为自课题立项公告发布起1年。每项资助8000元研究经费。
结题需递交1份研究报告,并公开发表不少于5000字的论文1篇。发表论文需规范注明课题来源、课题名称和课题号。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研究院对课题研究成果拥有优先使用权。
五、申报程序
课题申请人填写《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教师中外人文交流能力培养研究院2024-2025年度专项课题立项申请书》(附件1)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教师中外人文交流能力培养研究院2024-2025年度专项课题论证活页》(附件2),将《申请书》《活页》电子文档发送至科研处邮箱kyc@nbpt.edu.cn,邮件主题为“教育部中外交流课题+姓名”。
科研处初审通过后,申请人提交《申请书》《活页》各一式4份,一律使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注意纸质《申请书》需申请人签字。
申报截止时间:12月2日上午9:00。
联系人:李陆洋(内线1983/短号652710)
附件:
1.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教师中外人文交流能力培养研究院2024-2025年度专项课题立项申请书
2.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教师中外人文交流能力培养研究院2024-2025年度专项课题论证活页
科研处
2024年11月22日
附件2: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教师中外人文交流能力培养研究院2024-2025年度专项课题论证活页.doc
附件1: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教师中外人文交流能力培养研究院2024-2025年度专项课题立项申请书.doc